新區直管區:打造“近悅遠來”全國創新人才集聚地
4000個崗位,軟件工程師、硬件工程師、電氣工程師等高端人才紛紛“圍觀”……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全市重點企業招聘活動火熱舉行,在這場招聘活動中,科技城新區直管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作為最年輕的省級新區,新區直管區搶抓發展機遇,通過“屏對屏”“線連線”“面對面”賦能人才引進,在數次招才引智活動中形成“強磁場”?!皬姶艌觥北澈蟮倪壿?,是新區直管區苦練“內功”,聚焦引、育、用、留人才機制,著力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環境的有力佐證。
今年以來,新區直管區以“人才是第一資源”為引領,大力實施人才興區戰略,加強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動能”,充分發揮產業平臺優勢,建強引才“磁場”,強化精準優質服務,厚植人才“生態”,跑出人才集聚“加速度”,打造具有新區特色的全國創新人才集聚地。
深化機制改革激發創新“動能”
今年初,為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投身新區建設,新區直管區以最高45萬元的年薪招聘政府雇員。盡管受疫情影響,仍有來自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悉尼大學、莫納什大學等世界各地知名院校的近50名優秀人才參加面試,目前,招聘的這批政府雇員已上崗工作。這是新區直管區在建立靈活選人用人機制上的又一次有益探索。
近兩年,新區直管區的高端人才規模、人才能級密度、創新創業效能都走在全市前列。成績背后,是新區直管區堅持完善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相結合的人才管理服務制度,以機制創新為人才發展謀篇布局、平路清障。
圍繞人才引、育、留、用模式,新區直管區深化人才工作機制,為新區建設注入發展動力。
強化頂層設計。新區直管區按照“去行政化、趨市場化”的原則,建立政府雇員制,形成更加靈活自主的選人用人機制;探索人才分類機制,為高端人才直接簽發確認函。同時,涵蓋高端人才招引、人才聯合培養、人才載體平臺建設、柔性用才等方面的新區直管區加快人才集聚發展政策也即將出臺。
注重政府主導。設立1億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對創新人才和高層次創新團隊給予補助和支持,發揮人才專項資金杠桿作用,撬動人才創新創業。建立“校企政”人才聯合培養機制,鼓勵企業發揮人才引育用主體作用。
打通創新鏈條。大力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加速創新資源和要素向企業集聚,形成“研發-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化”全鏈條科技創新體系。深入實施“招院引所”,大力推動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新區設立分支機構。
緊扣新區發展所需,直管區相繼開展線上線下招才引智、政府雇員招聘和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活動。截至目前,已集聚創新創業等人才4.3萬人,高技能人才3000余人。
產業平臺賦能建強引才“磁場”
魏翼鷹是悉尼科技大學的電氣工程博士、中國智慧交通車聯網產業創新聯盟副秘書長,曾在世界500強企業負責芯片的整個產品鏈運營?;貒?,他放棄了在武漢的高薪工作,來新區直管區創業。
談到為何選擇新區直管區,魏翼鷹說:“越來越多的科創企業入駐、良好的產才融合發展平臺、、貼心周到的服務環境……這些因素讓我堅定了在這里扎根的想法?!?/p>
新區直管區以才促產、以產引才,實現產才深度融合,建立新區發展“超鏈接”。通過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全力搭建產才融合平臺,統籌推動人才與產業發展同向發力、同頻共振。
以“兩主兩特”產業為引領,實施“企業滿園”行動,瞄準世界500強、行業100強企業,發揮產業鏈“虹吸效應”,招引一批產業鏈高端環節項目,形成優勢明顯的高端產業集群。
聚焦高能級平臺。新區直管區加速布局一系列高水平科研基地和創新空間,形成星羅棋布、眾星拱月的平臺新格局,搭建起讓人才揮灑才能的舞臺。重點推進中國(綿陽)科技城先進技術研究院、碳中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高效運營,加快推進新區創新中心三期建成投運;建成國省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32個;建成創新中心等各類載體超70萬平方米,入駐企業240余家;申建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已入駐人力資源服務機構80家,促進人力資源流動11萬余人次;與電子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14家高校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聚焦優質資源。吸引金融類企業、科技型企業落戶;支持中國(綿陽)科技城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申建國家級產業園,通過市場化配置人才,助力產業提效增能。
梧高鳳必至,花開蝶自來。一方面,產業的闊步向前造就了良好的投資創業環境和技術創新環境,為人才扎根直管區提供了土壤。另一方面,人才聚集則創新活力迸發,創新活力迸發則產業興,產業興則釋放出澎湃動力。
精準優質服務厚植人才“生態”
不到兩年,四川長晏科技就突破技術難點,創新性地研發出一種具有大孔結構的新型聚丙烯酸類固化材料,打破國外壟斷,實現了放射性廢油固化材料國產化應用。
留法博士、長晏科技總經理晏敏皓說:“小到支援辦公桌椅,大到申報政策、對接資源配套,公司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園區的支持?!?/p>
良禽擇木而棲。念好“人才經”,驅動創新發展,除了要把人才引進來,更要構建敬才愛才、見賢思齊的人才環境,讓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在這一維度,新區直管區底氣十足。
今年以來,新區直管區以人才為核心,探索人、產、城之間互為依托、互相促進、高度融合的新發展模式,厚植人才發展環境。
全面優化城市規劃。學習借鑒先進地區規劃設計經驗,聘請國際國內高水平設計團隊,對新區城市規劃進行優化,把產業發展融入城市規劃,依托城市建設帶動產業發展,實現職住平衡。
圍繞人才生態建城。立足人才生態建設,建成全省首個以人才命名的公園——“科技城人才公園”;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高質量打造1000套現代化人才社區。
提高人才服務水平。通過“柔性引才”,采用研討合作、遠程協作等形式,推動各類項目成果落地、效益共享,釋放柔性人才的知識力量;提供專業化服務,為高層次人才“一對一”配備服務專員;提供人性化服務,豐富人才服務綠卡功能,在家屬就業、子女入學、醫療保障等12個方面提供優質服務;積極探索市場化人才服務新模式,完善現有人才服務平臺功能。同時,推動領導聯系服務專家人才常態化、制度化,讓更多優秀人才感受到新區服務“溫度”。
風勁正揚帆,砥礪奮進破浪行。站在新起點,新區直管區求賢若渴,振興發展,海納百川,以更大的魄力打造優秀人才向往之地、全國創新人才集聚之地。
( 蔣琳琳)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